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6 15:14
□ 馬海霞
秦老師與妻子在小區門口經營著一個煎餅攤。記得他剛開始擺攤時,我路過總有些局促,但他總會熱情地招呼我,就像當年在教室里,見我低頭不語,偏要點名讓我回答問題一樣。
秦老師曾是我高中時的數學老師,他的課堂總是充滿歡聲笑語。那些抽象的公式定理,經他講解都變得生動有趣。我們班的數學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。后來因為妻子覺得教師收入微薄,他便辭職跟著妻子一起經商。
秦老師的妻子是個閑不住的人。從工廠下崗后,她賣過服裝,開過超市,還承包過客運線路。50歲那年,她決定放手一搏,拿出全部積蓄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。然而商場風云變幻,幾年光景,不僅沒賺到錢,反而欠下不少債務。
如今,老兩口在小區門口賣起了煎餅。不少老同事見到秦老師現在的境況都唏噓不已,說要是當時他繼續教書,現在也該評上高級教師了。我也時常想,以他的教學水平,若是留在講臺上,現在該有多好的發展!
有天清晨,我去買煎餅時,碰巧遇見秦老師師范時的同窗來訪。那位同學惋惜地說:“你要是留在學校,現在至少也是個教研組長了。”
秦老師邊攤著煎餅邊笑道:“我現在過得也挺好,每天都很充實。”
同學又問他有沒有興趣去民辦學校代課,可以幫忙介紹。秦老師婉言謝絕了,說現在這樣就很好。
等同學走后,我忍不住問:“老師,您真的不考慮重返講臺嗎?”秦老師擦了擦手說:“你師母一個人忙不過來,而且現在街坊鄰居的孩子常來問我題,要是去上班,他們就找不到我了。”
“可這些都是義務幫忙啊。”
秦老師正色道:“孩子們愿意來問,我能幫上忙,這些知識就沒白學。鄰里之間,幫點小忙談什么義務不義務。”
這時秦老師的妻子插話道:“這老頭子就是倔!以前的同事現在都混得不錯,就他在街邊擺攤,他偏要證明給別人看——不當老師也能發光發熱。”
秦老師連忙解釋:“這和證明什么沒關系,就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。能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需要的人,我這輩子就沒白活。”說起有人對他賣煎餅的看法,他淡然道:“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,我覺得開心就夠了。人生就像演戲,分到什么角色就認真演好,最怕總是盯著別人的戲份,這樣永遠找不到自己的快樂。”
秦老師的妻子笑著補充:“這老頭子最會自我安慰了。公司倒閉那會兒,我整夜睡不著覺,后悔不該冒險創業,更不該讓他辭職。他卻說,這些年我們依法納稅,解決就業,從不拖欠工資貨款,這些就是我們的收獲。市場行情不是我們能控制的,何必為難自己。”
趁著妻子去拿食材的空檔,秦老師低聲對我說:“其實你師母這些年這么拼,都是為了這個家。既然當初我支持她的決定,現在就該一起面對。公司倒閉后,她一直很自責,我得多開導她。說著說著,自己也真想通了。”
都說勸人容易勸己難,秦老師卻用勸別人的話療愈了自己。面對生活的轉折,他以“既來之則安之”的智慧,走出了獨特的人生軌跡。這是秦老師在數學課之外,給我上的一堂生動的人生課。